石膏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农卷风AI智慧农业关于土壤PH值耕作指导 [复制链接]

1#

一、土壤PH值概念

土壤PH值亦称“土壤酸碱度”是指土壤中存在着各种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,表现出不同的酸性或碱性。土壤酸碱性的强弱,常以酸碱度来衡量。土壤之所以有酸碱性,是因为在土壤中存在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离子。当氢离子的浓度大于氢氧离子的浓度时,土壤呈酸性;反之呈碱性;两者相等时则为中性。土壤中的氢离子和铝离子是土壤酸性的根源;碳酸钙是维持中性至微碱性反应的物质基础;碳酸钠的存在是土壤呈碱性与强碱性的原因。

二、中国土壤酸碱性分布规律

中国土壤的酸碱性反应,大多数在pH4.5~8.5之间。在地理分布上有“东南酸西北碱”的规律性。大致可以长江为界(北纬33~35°),长江以南的土壤为酸性或强酸性,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。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南北差异很大,由南向北土壤pH相差7个数量级。

如吉林、内蒙古、华北的碱土pH值有的高达10.5,而台湾省的新八仙山和广东省丁湖山、五指山的黄壤,pH值有的低至3.6~3.8。

三、土壤酸碱性的等级划分标准

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,PH的范围通常在0-14之间。

四、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

(一)气候因素

它决定成土过程的淋溶强度。气温高、降雨量大的气候条件,母质、土壤中的盐基成分易于遭受淋失,使土壤逐渐酸化。反之,干旱气候,降雨量远远低于蒸发量,盐基成分积累于土壤及地下水,使土壤向碱化方向演化。即“南酸北碱”。

(二)母质因素

母岩母质的组成性质对土壤酸碱度具有深刻的影响。如酸性岩上发育的土壤容易向酸性发展,而基性岩相反。

(三)生物因素

生物产生的CO2溶于水,产生的H+对于土壤酸化有重要作用。另外植被不同,残体成分不同,影响土壤酸碱性。

(四)施肥和灌溉的影响

如酸性肥(NH4)2SO4、KCl长期使用造成土壤酸化等。

五、土壤酸碱性与土壤养分

氮、钾、硫、钼在pH6有效性较高。

磷素在pH6.5~7.5时有效度最高。

钙、镁的有效性以pH6~8时最好。

铁、锰、铜、锌在酸性时有效度提高。

硼在pH5.0~7.0和pH9.0有效度较高。

六、土壤酸碱性与植物生长

对大多数作物来说,喜欢近中性的土壤,以pH6.0~7.5为宜,但有些作物却适应性很广。

有些植物对土壤酸碱条件要求非常严格,它们只能在某一特定的酸碱范围内生长,这些植物可以为土壤酸碱度起指示作用而被称为指示植物。如蓝莓。酸性土指示植物:铁芒箕、映山红、石松、茶;石灰性土指示植物:蜈蚣草、柏木;盐土指示植物:盐蒿、碱蓬;碱性土的指示植物:剪刀股;

七、主要栽培植物生长适宜的pH范围表

八、土壤酸碱性一般鉴别方法

(一)看土源

山林中的土壤,沟壑的腐殖土,一般是黑色或者褐色的土壤,比较疏松,肥沃,通透性好,是非常好的酸性腐殖土。如:松针腐殖土,草炭腐殖土等。

(二)看土色

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,多为黑褐色,而碱性土壤颜色多呈白、黄等浅色。有些盐碱地区,土表经常有一层白色的盐碱。

(三)看质地

碱性土壤质地疏松,透气透水性强;酸性土壤质地坚硬,土壤容易板结。

(四)看地表植物

在采集土样时,可以观察一下地表生长的植物,一般生长松树、杉类植物、杜鹃的土壤多为酸性土;而生长谷子、高梁、卤蓬等地段的土多为碱性土壤。

(五)看浇水后的情形

酸性土壤浇水以后下渗较快,不冒白泡,水面较浑;碱性土壤浇水后,下渗较慢,水面冒白泡,起白沫,有时表面还有一层白色的碱性物质。

(六)靠手感

酸性土壤握在手中一般是软软的,松开后土壤容易散开,不易结块;碱性土壤握在手中感觉挺硬实,松手以后容易结块而不散开。

栽培农作物时,首先要弄清所栽培的作物pH适宜范围,是喜欢酸性土或中性土还是可以适宜于碱性土。若土壤酸碱度不合适,就需要进行调节改良。

九、耕作指导

●土壤酸化

植物正常生长土壤的pH值为6左右,pH值小于5.5的都是酸性土壤。

(一)不当的施肥造成土壤酸化:

(1)有机肥的分解造成酸化;

(2)过量施用铵态氮肥(包括尿素);

(3)酸雨;

(二)土壤变酸后产生的主要问题

(1)因氢离子浓度过高造成的氢离子毒害;

(2)因铝锰离子浓度过高引起铝锰毒害;

(3)因pH过低降低大多数阳离子的有效性,造成钾、镁和钙等的缺乏;

(4)因pH过低降低磷、钼的可溶性,造成其缺乏;

(5)因pH过低限制根系生长和养分的吸收;

(6)根系易长线虫(如下图:葡萄线虫);

铝锰离子的毒害,植物的铝毒症状首先体现在根系:根主轴伸长受抑,根粗短而脆,褐色,畸形弯曲,抑制植物根系生长。

(三)不同深度土壤酸碱性变化情况

●土壤碱化

碱土定义:指土壤溶液(土水比1:2.5)的pH值大于7.0,常见的为石灰性土壤,含碳酸盐多的土壤。

土壤变碱后产生的主要问题

(1)氨气挥发,氮肥损失;

(2)覆膜下或大棚内氨气浓度高后导致烧苗、烧叶;

(3)金属微量元素变成氢氧化物沉淀,产生缺铁、缺锰、缺锌等症状;

十、耕作改善

●酸性土壤耕作改善措施

(1)通常施用石灰、草木灰来改良。

(2)施调节酸性的土壤改良剂

●碱性土壤耕作改善措施

(1)施酸性肥料,如过磷酸钙,磷酸二氢铵(一铵)、磷酸尿素,酸性复合肥等;

(2)施用碱性土壤调理剂,如石膏粉(硫酸钙)、硫磺或明矾(硫酸铝钾)来改良;

(3)施用液体酸或液体酸性肥(如磷酸);

如下图:美国种植在石灰性土壤的柑橘园直接滴施硫酸中和土壤碱性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农卷风编辑:林伟涛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