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膏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中医养生秋燥篇 [复制链接]

1#

一、秋燥分类:

1、凉燥


  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,即秋燥之偏于寒者,临床表现初起头痛、身热、恶寒无汗、鼻鸣鼻塞,类似感受风寒,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,如唇燥溢干、干咳连声、胸闷气逆、两胁窜痛,皮肤干痛,舌苔薄白而干等症,是肺受寒燥之邪、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。表证偏风寒,津亏铰轻,舌红苔薄白,脉浮数。

2、温燥


  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,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为温燥。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、干咳无痰,咳痰多稀而粘、气逆而喘、咽喉干痛、鼻干唇燥、胸闷胁痛、心烦口渴、舌苔白薄而燥、舌边尖俱红等症,是肺受温燥之邪,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。表证偏风热,津亏较重,甚化热伤络,胸痛咯血,舌红苔*,脉细数。


  二、秋燥饮食


  秋高气爽,不少市民嗓子疼痛、上火,以为感冒了,乱吃感冒药。实际上,这是秋燥在作怪,只需饮食调理即可。


  秋燥症主要表现为全身燥热、口唇干裂、心绪不宁,有的人会生出口疮,或者出现咽喉肿痛等症状,还会长出红且发痛的痘痘。“秋燥症”虽不十分严重,但一些病症。


  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,尤其是中老年人,容易旧病复发,中医上讲,当燥邪入侵,最先受侵犯的是肺部。


  专家建议,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,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,尽量少吃油炸、烧烤以及热性食物,如辣椒、生姜等,这些食物容易上火。可多吃水果、百合和一些滋阴养肺、润燥生津的粥汤。水果中效果最好的是梨,其次像甘蔗、香蕉、苹果等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

  三、秋燥表现


  近日来,不少人会发现鼻咽干燥、干咳少痰、皮肤干燥等一系列恼人的症状开始时不时“骚扰”自己一番,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中“秋燥”。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。又分为“温燥”和“凉燥”,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;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。会导致阴津耗损,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,并伤及人体肺部,也就是中医所说的“燥邪”。

1、声音沙哑


  秋燥中,咳嗽最要命。其实,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。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,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;有些人会咳嗽,声哑气喘不停,特别容易于夜晚发作,进而无法安心入睡;还有些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一路持续入冬,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。

2、鼻敏感


  中医认为,鼻子敏感多为肺虚所致。每逢秋天,十个人里会有九个患有鼻子敏感问题。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,而一旦干燥,又用手指去挖,由于鼻黏膜附着丰富毛细血管,越是干燥,挖鼻孔的行为越为频繁,最终会导致鼻子出血。还有些人的表现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。

3、皮肤干燥


  皮肤在干燥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干燥、瘙痒甚至皲裂。如果你经常性挠皮肤、抓痒甚至舔舐嘴唇,说明肌肤已经丧失水分了。这个时候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补水,每天多喝水,然后日常生活中最好带上一瓶喷雾保湿的,时常润一润自己,也可以多喝一下缓解秋燥的汤水。

4、惊厥


  干燥的秋天,会陷入两个极端:身体免疫力好,性格开朗的人会安然入睡;而另一方面,一些身体免疫力不是太好的人则会心神不宁,甚至会出现惊厥现象。有这种现象的人千万要小心,医院治疗。

5、头发干燥


  秋天干燥,气血循环变差,血液无法将养分带到头发毛囊,头发容易出现干燥枯*。当你发现自己秋天一到的时候,头发枯*拼命掉落,那就是秋燥找上你了。这个时候你就该做好应对措施了。

6、便秘


  秋天体内水分过度蒸发,加上肠胃功能变弱,不少人都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。便秘的问题可大可小,而且一旦被缠上的话,烦恼就不是一般的烦恼而已,因为毕竟是发生在私密地方的毛病,即使看医生也有许多不方便。所以想要让自己过的舒服正常,千万要防止秋燥来袭。


  四、中医验方治秋燥方法

1、润燥清火


  连翘12克、薄荷3克、石膏24克、生地18克、甘草3克、草决明15克。


  适应症:燥气化火,耳鸣目赤,牙龈咽喉肿痛。

2、生津益胃


  沙参10克、麦冬12克、生地18克、玉竹10克、冰糖3克。


  适应症:舌燥唇干、不思饮食,舌红无苔,热病后胃津未复。

3、润肠通便


  南杏仁15克、北杏仁15克、桃仁12克、金银花15克、玄参10克。


  适应症:大肠受热、大便干结、口腔干燥。

4、增液润燥


  玄参10克、麦冬15克、生地24克、桃仁12克、厚朴12克、枳实10克、甘草3克。


  适应症:热病后津液枯竭,口燥作渴,便秘不通。

5、滋燥养荣


  当归15克、生地18克、熟地18克、白芍12克、秦艽12克、防风12克、甘草3克、*芩10克。


  适应症:血虚生燥,皮肤皱摺,筋急抓枯。

6、清燥润肺(清燥救肺)


  人参6克(另煎)、麦冬12克、桑叶15克、石膏30克、胡麻仁12克、阿胶10克(烊服)、杷叶15克、甘草3克、杏仁15克。


  适应症:温燥伤肺,头痛身热,干咳无痰,气逆而喘,咽干鼻燥,心烦口渴,苔白,舌红少津。

7、滋燥清肠


  *连6克、阿胶10克(烊服)、生地18克、牡丹皮12克、银花12克


  适应症:肺燥肠热、下利灼肛、秋燥兼伏暑热,已从火化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